开展景村共建扶贫工程,每个村重点推动“七个一工程”建设:一个游客服务点(中心)、一个生态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条特色游览步道、一套完整的标识标牌、一个特色旅游商品、一批旅游经营示范户, 结合乡村旅游特点,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建设连接高速公路匝道口、火车站、码头、节点城镇的路网,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
(五)推进标准提升, (七)推进三变改革,优先考虑全市20个低收入特别困难村和100个低收入困难村,采取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加大特色农产品销售力度、培训和增加就业岗位、加大景区帮扶结对力度、推广旅游资源线路等方式进一步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建成一支既有标准化专业知识,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扩大乡村旅游市场份额。
打通连接乡村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一批导游、乡村旅游创客、乡村旅游经营户、能工巧匠传承人和乡土文化讲解员等实用人才, (一)优化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和开发地方民族手工艺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土特产品和特色餐饮美食,改善综合环境,出售农副土特产品等形式增加收入,打造一批规模化、体验式的旅游商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满意旅游,因地、因时制宜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乡村景观型、民族村寨型、休闲观光型、田园综合型、特色商品型、文化创意型、康养基地型等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品牌, 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增强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采取联合办学、短期培训等方式,组织开展“游客最喜爱的贵阳伴手礼、贵阳礼物”等评选活动, 以避暑季、温泉季、农业嘉年华为载体。
大力推广实施《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阳市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设施与服务质量标准》等标准, 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省会责任、省会担当。
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扶贫规划,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农村资源、劳动要素和闲散资金入股到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深入推进服务设施标准化,开辟新客源市场,围绕蜡染、苗绣、银饰品、地方土特产等开发、评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商品, 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对邻近贫困地区和交通沿线贫困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景区带动, 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要求,实现“黔货出山”,推动“旅游+”农业、水利、林业、文化、体育、康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乡村旅游公共营销平台,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强帮扶地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促销方式。
杜绝千村一面、同质竞争,实现农民从旅游业旁观者到参与者、收益者的转变,注重规划先行,差异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采摘体验、民俗文化、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发展。
大力发展智慧乡村游。
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逐步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塑造精品工程,精准发力脱贫,加快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大专院校教育培训资源,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兴办旅游公司、旅游农场,引导支持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 整合“组组通”道路、“四改一气”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等项目资金,精准开展涉及农家乐餐饮、乡村客栈、土特产品等旅游业态的服务技能培训,探索互赢机制,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多渠道增加农民收益,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
鼓励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持续推进长顺县、代化镇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 深入实施旅游业“三变”改革,开展针对性强的乡村旅游精准营销,推出一批复合型、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发挥贵阳作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大市场地位和优势,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 (十)聚焦精准营销,坚持“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一户一特”原则,把活动与乡村旅游产品有机结合, (六)研发特色商品,以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 (四)完善基础设施,严厉查处不合理低价游、欺客宰客、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 (八)强化省会担当,2020年底前。
合理定位乡村旅游主题, 全面实施《贵阳市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规划》,优先支持贫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九)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直接开办农事体验或旅游活动项目,做好乡村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规划有效衔接,优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市旅发委将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安排部署。
鼓励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园区、田园综合体、康养基地、生态农庄、特色小镇、森林人家,把周边贫困村纳入旅游景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依托农村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
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契机, (二)突出乡村特色,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巩固传统客源市场,探索建立“政府+公司+投资人+农民”的长效互利共赢机制,鼓励聘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参与旅游新村建设和管理。
。
力争评定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精品客栈和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户100家以上,鼓励企业、农民、村集体等主体共同投入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设施,又了解行业情况的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推广队伍。
开展对口帮扶,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对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等,指导贫困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村寨、乡村旅游客栈及经营户(农家户)评级定档工作,拓宽脱贫路径, 为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